中国足球又到了熟悉的"伤愈复出"环节。鲁能三位国脚级球员高准翼、刘彬彬、吴兴涵的回归,让球迷们再次燃起希望。这场景多么熟悉啊——就像每年春节联欢晚会都要喊"明年会更好"一样,中国足球也在循环播放着"伤员复出就能扭转乾坤"的老剧本。
看看这些报道的用词:"强援"、"挑大梁"、"解决顽疾"。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在说梅西加盟迈阿密国际呢!高准翼一个在恒大都没踢明白的球员,现在被包装成了救世主。更讽刺的是,我们还在讨论"张琳芃接班人"——张琳芃自己都成了被调侃的对象,我们却还在寻找他的"接班人"?
中国足球最擅长的就是把普通球员捧成巨星,把老将复出说成重大利好。刘洋状态不好就换高准翼,这跟把泡面从红烧牛肉换成老坛酸菜有什么区别?不还是泡面吗?我们的联赛就像个大型的"拆东墙补西墙"现场,今天这个位置不行换个人,明天那个位置不行再换个人,从来不想想为什么我们的球员储备如此单薄。
吴兴涵、刘彬彬这些名字在国足进进出出多少回了?每次复出都说是"重大利好",结果呢?我们的联赛培养不出新人,只能靠老将复出撑场面。这就像一家公司天天宣传"老员工返聘",却从来不提为什么留不住新人。
最可笑的是,媒体和球迷还吃这一套。每次有球员伤愈复出,就跟过节似的。拜托!在欧洲联赛,球员伤愈复出是常态,怎么到我们这儿就成了重大新闻了?我们的标准已经低到"球员能正常踢球"就算好消息了吗?
展开全文
鲁能说要给这三位"提供大合同",我听着都心疼。我们的俱乐部永远在重复同样的错误:高薪续约老将,然后抱怨青训没人。这跟那些天天喊着减肥却顿顿吃宵夜的人有什么区别?
中国足球的问题从来不是缺哪个球员复出,而是整个体系烂到根了。当我们还在为"哪个球员能踢左后卫"争论不休时,日韩已经在讨论怎么培养下一个孙兴慜了。我们的足球就像个永远在修修补补的老爷车,而别人早开上新能源了。
醒醒吧!别再被这些"伤愈复出"的新闻忽悠了。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某个球员复出,而是一次彻底的革命。当我们的足球新闻还在报道"球员能正常训练"时,这本身不就是最大的悲哀吗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